專欄4:
貿易信貸項下的跨境資金流動
貿易信貸是指中國境內企業與境外企業間相互賒賬,形成的對外預收/付款和應收/付賬款,是境內外企業間的商業信用,不包括銀行直接提供的貿易融資和銀行提供的融資性擔保。出口應收賬款和進口預付款是貿易信貸資產,進口應付賬款和出口預收款是貿易信貸負債,記錄在國際收支平衡表資本和金融項目的其他投資項下。
貿易信貸兩項資產(包括出口應收賬款和進口預付款)上升,意味著境外企業對境內企業資金的占用,會擴大跨境資金流出,減少外匯儲備增加。2001年至2010年9月,出口應收賬款從193億美元增長至1748億美元,增長約8倍,進口預付款余額從76億美元增長至421億美元,增長近6倍(見圖C4-1)。
貿易信貸兩項負債(包括進口應付賬款和出口預收款)上升,意味著境內企業對境外企業資金的占用,會擴大跨境資金流入,加速外匯儲備增長。2001年至2010年9月,進口應付賬款從339億美元增長至1492億美元,增長3倍多;出口預收款從209億美元增長至700多億美元,增長2倍多(見圖C4-1)。
我國貿易信貸的變化與進出口活動密切相關,對跨境資金凈流動的整體影響不大。一是貿易信貸資產和負債占進出口總量的比例基本穩定(見圖C4-2)。2001-2010年間,貿易信貸資產占當年進出口總量的比例基本穩定在3-5%之間;貿易信貸負債占當年進出口總量的比例除2001和2002年達到11%和9%,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初期的5%的情況以外,基本穩定在7%左右。二是貿易信貸項下逐步由長期的大額凈負債(即凈流入)轉為近年來的小額凈資產(即凈流出)(見圖C4-2)。2001年至2008年貿易信貸項下每年凈流入規模近200億美元,2009年后逐步轉為小額凈流出,2010年前三季度為凈流出63億美元。這表明受國際金融危機、世界經濟衰退的沖擊,近年來我國出口收匯環境有所惡化。三是延付而非預收是貿易信貸的突出特征(見圖C4-1)。出口和進口中都會有推遲或提前收付匯的問題,但總體看,我國出口晚收匯比早收匯更嚴重,而進口晚付匯比早付匯更顯著。2001-2010年,有七年出口晚收匯情況多于早收匯,十年均是進口晚付匯多于早付匯。截止2010年9月末,出口應收賬款余額大于預收款1041億美元,進口應付賬款余額大于預付款97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