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
2011年2月17日
前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開放程度不斷擴大,跨境資金流動規模明顯增加,長期呈現凈流入態勢,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為深入分析過去十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狀況,全面準確介紹我國“熱錢”等套利資金規模、特點、原因及影響,我們首次對外發布本報告。
本報告除用按國際標準編制的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對國際通行口徑的跨境資金流動(主要指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進行分析外,還用我國特有的跨境收付和結售匯數據,多維度地對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狀況進行了研究。這三組數據從交易、劃轉到兌換環節,涵蓋了跨境資金流動的全過程。其中,國際收支平衡表按照權責發生制、有借必有貸的原則從交易角度記錄了我國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的所有經貿往來;跨境收付和結售匯統計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從資金流角度反映我涉外經濟活動,前者體現為資金在境內外之間的劃撥,后者體現為資金在外匯和人民幣之間的轉換。跨境收付和結售匯均可按一定的原則,反映到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資本和金融項目下,國際收支、跨境收付和結售匯的最終結果也都體現為交易引起的外匯儲備變動(即剔除了匯率、資產價格變動等估值因素影響的外匯儲備變動,下同)(三者關系見圖0-1)。
本報告共分三部分。首先,從國際收支、銀行代客跨境收付和結售匯的角度介紹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總體情況,并估算了我國“熱錢”流動規模。然后,著重從跨境收付和結售匯角度分析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主要項目,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外債等。最后是相關結論和未來政策取向。同時,報告對于社會關心的跨境資金流動對我國股市的影響、貿易信貸項下跨境資金流動,以及香港與內地間跨境資金流動進行了專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