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改良現存水路及運河
茲將現存水路運河、揚子江相聯絡者,列舉如下:
甲 北運河。
乙 淮河。
丙 江南水路系統。
丁 鄱陽<水路>系統。
戊 漢水。
己 洞庭系統。
庚 揚子江上游。
甲 北運河
北運河在鎮江對岸一點與揚子江聯絡,北走直至天津,其長逾六百英里。在江北之一部運河,現已著手為詳細之測量,改良工事不久可以起工,此吾人所共知者也。在吾計劃,吾將以淮水注江之一段,代江北一段運河之用。
乙 淮河
淮河出河南省西北隅,東南流,又折而東流,至安徽、江蘇兩省之北部。其通海之口近年已經淤塞,故其水郁積于洪澤湖,全恃蒸發以為消水之路,于是一入大雨期,洪水泛濫于沿湖廣大區域,人民受其荼毒者以百萬計。所以修浚淮河,為中國今日刻不容緩之問題。近年迭經調查,屢有改良之提案。美國紅十字會技師長詹美生君,曾獻議為淮河開兩出口,其一循黃河舊槽以達海,其一經寶應、高郵兩湖以達揚子江。在此計劃,吾贊成詹君通海、通江之方法,但于用黃河舊槽及其經過揚州西面一節,有所商榷。在其出海之口,即淮河北支已達黃河舊槽之后,吾將導以橫行入于鹽河,循鹽河而下,至其北折一處,復離鹽河過河邊狹地,直入灌河,以取入深海最近之路,此可以大省開鑿黃河舊路之煩也。其在南支在揚州入江之處,吾意當使運河經過揚州城東,以代詹君經城西入江之計劃。蓋如此則淮河流水,剛在鎮江下面新曲線,以同一方向與大江會流矣。
淮河此兩支,至少均須得二十英尺深之水流,則沿岸商船自北方赴長江各地,可免繞道經由江口以入,所省航程近三百英里。而兩支既各有二十英尺之深,則洪澤與淮河之水流宣暢;而今日高于海面十六英尺之湖底,即時可以變作農田。則以洪澤合之其旁諸湖,依詹美生君之計算,六百萬畝之地,咄嗟可致也。如此以二十元為其一畝之價,則此純粹地價已足一萬二千萬元,此政府之直接收入也。而又有一萬七千英方里地,向苦水潦之災者,今既無憂,所以昔日五年而僅兩獲者,今一年而可再獲,是一萬七千英里者,得一千零八十八萬英畝七千余萬中畝,各得五倍奇收獲也。假如總生產額一英畝所值為五十元,則此地所產總額原得五萬四千四百萬元者,今為二十七萬二千萬元也。其在國家,豈非超越尋常之利益乎!
丙 江南水路系統
此項系統包含南運河與黃浦江、與太湖、及其與為聯絡之水路而言。此中吾所欲為最重要之改良,乃在浚廣浚深蕪湖、宜興間之水路,以聯長江與太湖,而又貫通太湖浚一深水道,以達南運河蘇州、嘉興間之一點。其在嘉興歧為兩支,一支循嘉興、松江之運河,以達黃浦江;他一支則至乍浦之計劃港。此項長江、黃浦間水路,當其未達上海之前,應先行浚令廣深至其極限,使能載足流水。一面以洗滌上海港面,不容淤積;一面亦使內河船舶來往于江海之間者經此,大減其路程也。而此水路又可為挾土壤俱來之用,太湖暨其旁諸湖沿水路之各區,將來均可因其填塞,成為耕地。故于建此水路之大目的以外,又有此種填筑計劃及本地載貨之利益可收,于是其獲利之性質,可以加倍確實。現在太湖暨其他諸湖沼地之精確測量尚無可征,則能填筑為田者當有幾畝,今亦未可遽言,但以粗略算之,則填筑江南諸湖所得之地,吾意其畝數必不在江北之田以下。
丁 鄱陽水路系統
此一系統,為江西全省排水之用。每縣、每城乃至每一重要市鎮,均可由水路達到。全省交通,惟恃水路,此乃未有鐵路前,中國東南各省所同者也。江西下游水路系統受不規則之害與長江同,皆以其為低地之故,然則其整治之工亦應與長江相同。鄱陽湖應按各水入湖之路,分為多數水道,然后逐漸匯流,卒至渚溪附近乃合而為一。度此湖狹隘之部,而與長江合于湖口。此深水道兩旁應各疊水底石堤為線,使剛與湖中淺處同高,以是其水道可以于排水之外并作航行之用也。水道以外之淺處,將來于相當時間可填為耕地。于是整治鄱陽湖各水道之計劃,可以其填筑而得充足之報酬矣。
戊 漢水
此水以小舟溯其正流,可達陜西西南隅之漢中;又循其旁流,可達河南西南隅之南陽及賒旗店。此可航之水流,支配甚大之分水區域:自襄陽以上,皆為山國;其下以至沙洋,則為廣大開豁之谷地;由沙洋以降,則流注湖北沼地之間,以達于江。
改良此水,應在襄陽上游設水閘。此一面可以利用水力,一面又使巨船可以通航于現在惟通小舟之處也。襄陽以下,河身廣而淺,須用木樁或疊石作為初級河堤,以約束其水道,又以自然水力填筑兩岸洼地也。及至沼地一節,須將河身改直浚深。其在沙市,須新開一運河,溝通江漢,使由漢口赴沙市以上各地得一捷徑。此運河經過沼地之際,對于沿岸各湖,均任其通流,所以使洪水季節挾泥之水溢入渚湖,益速其填塞也。
己 洞庭系統
此項水路系統,為湖南全省及其上游排水之用。此中最重要之兩支流,為湘江與沅江。湘江縱貫湖南全省,其源遠在廣西之東北隅,有一運河在桂林附近,與西江系統相聯絡。沅江通布湖南西部,而上流則跨在貴州省之東。兩江均可改良,以供大船舶航行。其湘江、西江分水界上之運河,更須改造。于此運河及湘江、西江各節,均須設新式水閘,如是則吃水十尺之巨舶,可以自由來往于長江、西江之間。洞庭湖則須照鄱陽湖例,疏為深水道,而依自然之力,以填筑其淺地為田。